注重服务、关注细节——共筑工程质量

为更好的服务建设方,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我公司于2025年8月8日组织设计人员赴山西大学,对山西大学坞城校区学生宿舍建设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踏勘与技术交流,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现场踏勘,设计团队全面掌握了施工实际情况,并与建设方、施工方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进一步了解施工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以后设计优化提供实例,确保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山西大学坞城校区学生宿舍建设项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山西大学校园西侧。地上由4个单体组成,地下通过车库连成整体。主楼部分: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之间设隔震层(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结构体系为剪力墙结构。地基基础形式:筏基。

本次踏勘重点针对项目正在施工(3~4层)部位展开,并对已施工完成的主体部分进行预验收。在踏勘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梁与剪力墙暗柱交接处,因梁纵筋与暗柱竖筋避让未进行处理,导致梁纵筋间距过近(钢筋端头几乎紧贴),混凝土振捣困难极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影响构件施工质量。按此种现状实施的话,梁的实际有效截面宽度会小于设计,给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建议在施工时,类似情况可以通过梁钢筋“绕”暗柱纵筋(图1.a)或梁钢筋弯折(图1.b)的方法解决。同时,在设计时,应考虑梁纵筋和竖向构件纵筋(尤其是剪力墙结构)避让问题,配筋方案预留调整空间,确保施工操作可行性和结构安全性。

2.叠合板预制部分“胡子筋”在安装时,与梁筋冲突无法就位,导致现场施工时将“胡子筋”弯折后就位,然后将钢筋复位,导致预制板混凝土掉角、酥松等现象。这种做法易造成钢筋脆断、塑性变形及位置偏移,影响构件受力性能。建议在预制板安装前,先不固定梁上部纵筋,待预制板安装就位后再进行固定,以保证钢筋的顺直和受力性能。对已经出现掉角、酥松等部位的预制板,清理已经酥松、掉落的混凝土,与上部现浇层一并浇筑,确保结构完整性和耐久性。

 

3.预制板现浇段存在预留钢筋不对位的情况,导致钢筋无法正常搭接,影响现浇段与预制段的整体连接性能。建议调整预制板的安装顺序,并根据现场实际尺寸对“胡子筋”进行适度弯折以确保钢筋能够顺利搭接。

4.预制楼梯局部楼层存在楼梯与楼层构件打架无法安装,对楼梯混凝土进行凿除强行就位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应在深化设计阶段进行精细化建模,优化构件尺寸与安装顺序,避免现场凿除对结构性能造成影响。同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预留楼梯洞口尺寸。对于已经凿除混凝土强行就位的楼梯,应及时对受损部位进行修补,确保修补材料与原结构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耐久性,恢复结构完整性。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施工质量,也可能对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建议在后续施工中加强过程把控,严格落实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强化深化设计与现场施工的协同配合,确保构件安装的精准性与结构的整体性。对于已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及时修复受损部位,确保结构性能不受影响,全面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作为建筑行业设计人员,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建筑的整体安全与使用寿命。好的设计不仅需要兼顾美观与功能,更要注重结构的安全性与施工的可操作性。好的设计不仅源于对规范的精准把控,更来自于对现场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灵活应对。只有在深入了解施工工艺与现场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设计服务于施工,确保建筑产品的最终品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加工精度、运输条件与现场安装的可行性,优化节点构造,提升整体装配化施工的协调性与高效性。同时,应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协作,及时掌握现场反馈信息,动态调整设计方案,确保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此外,设计人员还应积极参与工程质量回溯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设计方法与技术标准,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工程质量提升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