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市政设计所:主导海绵城市标准,践行调研学习,受邀进行专题培训
01主导海绵城市标准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30个国家试点城市及80余个省级试点城市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成绩斐然。众多海绵小区、海绵道路、海绵公园已初具规模。当前,我省正全力推进全域系统化海绵城市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虽已制定多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导则与标准,但在海绵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及运营方面,深度与细节仍显不足。已建成的海绵设施面临着维护管理及发挥长久效应的运营难题,而在建成区改造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以及海绵设施设计实施缺乏标准。
为推动山西省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实现水资源健康循环,促进水系统自我调节,最大程度维持水生态平衡、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水环境污染、保障水安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适应气候变化,使海绵城市建设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我院市政设计所参与主编了《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技术标准》和《海绵型道路与广场设计标准》,对各类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的海绵城市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运营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并参与编制了《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主编标准
标准中期指导会及终审会议
02 践行调研学习
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以及日常工作中,我院市政设计所标准编制组与海绵城市设计团队积极对省内外的管理部门、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展开调研,深入总结经验与不足。
①提升标准实用性
与各类实际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设计的单位进行交流,能够切实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遭遇的具体问题与实际需求。例如,施工单位可能反馈某些施工工艺在实际操作中的难点,设计院则可能提出设计过程中对特定参数的疑惑。依据这些反馈,标准编制组可有的放矢地调整标准内容,使其更契合实际工作场景,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差异,有助于制定出更具普适性的标准。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各不相同,其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会有所差异。通过调研,可以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使标准在不同地区都能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②促进技术创新与经验交流
调研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和设计团队可以收集到各单位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这些创新经验可以为标准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同时,调研也为各单位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编制组在北京高校参观学习
编制组在西安基准方中和西咸新区参观学习
编制组在昆山海绵十年年会参观学习
编制组在省内各地市调研
03 受邀进行专题培训
近日,我院市政所海绵城市负责人杨慧,同时也是两本标准的主编,受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太原市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发展中心邀请,在“太原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专题培训”中,就《海绵型建筑与小区设计思路及方案编制方法探讨》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从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的政策背景、编制要求、建设措施以及典型案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依据现行相关编制要求文件,结合日常工作及项目积累经验,针对新建与改扩建项目的编制要求,逐章逐节细致讲解,并对相关附图进行生动举例说明。
最后,播放了太原科技大学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案例视频,借此对整个海绵城市设计流程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讲解,让大家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深入了解海绵城市设计流程。
推进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我院市政设计所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完善海绵城市标准体系,深入开展调研学习,积极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共同打造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的海绵城市建设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