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创想,成果绽放——公司第一届结构设计制作大赛成果展播(二)

为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走深走实,不断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热情,激励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公司高质量发展实践,公司于九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结构设计制作竞赛。各参赛队凭借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从理论层面精心构思设计方案,团队协作搭建实物模型各具特色,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期,公司将集中推出第一届结构设计制作竞赛优秀成果展播系列,一起来领略参赛队的风采吧~  


本期展播


二等奖获得者(综合设计三、四所、结构分析中心)参赛队结构竞赛技术回顾

——力与形的共鸣


一、模型设计与制作

在设计阶段,我们团队深入学习了悬挑结构的设计理论,并熟练掌握了SAP2000软件的操作。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决定以塔吊为模型原型,因为塔吊结构的悬挑特性能够很好地体现悬挑结构的力学性能。利用SAP2000软件,我们建立了模型,并对各个杆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评估。经过多轮方案比选,我们最终确定了方案三作为最终设计方案。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为确保杆件之间的稳固连接,我们采用了先用胶水固定穿孔再用棉线捆扎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不仅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还能有效分散荷载。为了保证杆件与底板的稳固连接,我们将杆件插入底板槽洞,并用杆件磨出的细粉与胶水混合进行固定。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我们进行了预加载测试,针对模型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加固。经过多次调整和优化,最终形成了稳定可靠的模型。

二、竞赛过程

1、知识竞赛:包括必答题和抢答题,我们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答辩及模型加载:团队成员向评委专家详细汇报了模型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并解决了专家提出的疑问。在模型加载过程中,我们的模型成功通过了比赛要求的三级加载,并且在四级和五级加载下表现出色,最终承载了12.6kg,成为所有参赛团队中承载能力最强的模型。

3、附加赛:赛题是一张A4纸和两块底板组装测试承重能力。经过紧张的裁剪和组装,我们团队的模型成功承重了4包A4纸,赢得了额外的积分。

三、总结与反思

在终极加载过程中,模型前端下弦杆发生了剪切破坏,导致模型丧失了承载力。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杆件材料的不均匀性和荷载传力的不均等。为了提高模型的承载能力,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材料不均匀等实际问题,并对荷载传递进行更加精细的计算和调整。让理论分析更好的指导工程实践。

经过本次竞赛,我们深刻认识到结构设计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同样重要。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以及对每一个挑战的积极应对。未来,我们将竞赛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水平,在结构设计领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