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忻展览馆——暖通低碳践行者 2023-08-25
发布时间:2023-08-25
内容:一.项目背景及定位
项目背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拓展产业发展格局,对双碳产业研究、创新、应用、展示,建设太忻双碳产业科技园,打造双碳科研、应用示范基地。
项目定位:太忻双碳产业科技园作为“大盂产业新城”首批启动的项目之一,立足“双碳、示范”两个关键因素,引入先进的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晋材晋用,打造太忻首个低碳园区,对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进行总体示范、引导,达到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目标。
二.双碳目标下,暖通低碳技术路线
1. 节流:需求侧降碳(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降低需求),进行性能化设计,提升建筑被动性能;
1)高性能围护结构设计(加强围护结构的隔热性,断热桥的设计以及高气密性措施);
2)强化冬季太阳得热;
3)增强夏季建筑遮阳、建筑表面反射隔热;
4)高效自然通风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能(自然冷源);
(1)良好的自然通风,可适当提高舒适温度上限,减少空调运行时间;
(2)被动式通风技术强化自然通风。
5)采用捕风装置加强自然通风;
6)性能化设计(CFD模拟)。
2. 开源:能源侧降碳,加大工业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利用,因地制宜;
1)余热、废热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利用,建筑排热利用,冷凝热回收利用;
2)地热能利用:
(1)浅层地热(污水源、水源、土壤源);
(2)中深层地热。
3)空气能(自然冷源)利用:
(1)冷却塔免费供冷;
(2)过渡季全新风;
(3)能源塔。
4)蒸发冷却(直接、间接、多级);
5)太阳能利用;
6)生物质能利用。
3. 增效:用能侧降碳,建设高效制冷供暖空调系统,加强调试,既有空调系统节能、智能化改造。
1)高效机房;
2)末端节能:
(1)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2)分层空调;
(3)工位送风。
3)智能可靠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4)输配系统;(水、风系统精准输配)
5)计算机模拟;(全年能耗负荷计算、CFD气流组织优化)
6)供暖和空调系统节能调试。
三. 本项目主要低碳技术创新和亮点
1. 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
1)性能化设计:结合本地气象条件,通过斯维尔模拟计算软件对建筑体形系数、朝向、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反复优化控制,同时在外立面设计时融入固定遮阳。
2)自主研发新型外墙板:外墙系统墙板传热系0.1W/(㎡·K),采用工厂生产,现场机械装配,无脚手架, 提高施工效率,实现绿色施工,装配率高达91.5%,实现了装配式与近零建筑构造设计的完美耦合,进一步增强了近零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协同发展。
3)断热桥处理:项目对外墙保温层采用断热桥锚固件,女儿墙部位保温材料全包裹,设备管道穿墙部位和楼道线盒采用局部岩棉保温进行断热桥处理,幕墙龙骨与主体连接处采用隔热垫块断热桥构造,穿越外墙的管道进行断热桥处理。
图3.风管穿外墙节点大样
4)加强气密性措施:良好的气密性可以减少冬季冷风渗透,降低夏季非受控通风导致的供冷需求增加,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外噪声和空气污染等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设计中明确标注气密层的位置,气密层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采用高等级气密性门窗、一体化发泡聚氨酯气密层、气密性薄膜、专用膨胀密封条、专用气密性处理涂料等材料。
2. 绿建三星和AAA级装配式设计;
3. 绿色电力应用;
从本项目目前电力能源规划来看,本项目电力电源为区域外电力系统,那么建筑配电系统采用光储直柔技术,可使当前电力系统由刚性变柔性。方案的可行性依然需要从项目实际出发,传统“峰谷电价”虽然有利,然而其背后的矛盾是由于供需关系的不平衡,本项目作为办公建筑,其用电负荷的变化与太阳辐射变化曲线耦合,同时减小了储能设备的建设投资;在充分考虑光伏一体化前提下,光伏系统可布置在建筑屋面,经过计算面积为 3818㎡,屋面光伏系统全年发电量为101万度,此方案下本项目的综合节能率满足近零能耗建筑比传统建筑节能 60% 的目标,发电可供楼体泛光照明、空调设备、给水设备、电梯设备等设备的耗电。
4. 精细的能耗计算;
基于斯维尔模型进行全年动态负荷的计算,对全年空调季节的逐日负荷特性进行分析,以便为空调系统和输配系统的设计和节能控制提供依据。
5. 深层地源热应用;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少量的电量从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中提取低品位热能的设备,正确的设计、应用,可达到运行工况稳定且运行效率较高的效果。太忻展览馆热源正是采用园区统一规划的中深层地源热,进行供热,具有良好的节能和环境效益。
6. 大温差循环系统;
本项目低温空调冷冻水采用7/13℃大温差供水技术,耗电输冷(比)(ECR)为0.0171,规范限值为0.0231,比规范限值提高了26%。
7.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设计;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将空调区域的热负荷和湿负荷独立处理,避免了传统空调系统中空气冷凝除湿后再热的能量损失,同时冷冻水温度的提高使冷水机组运行效率提高,从而节约冷水机组电耗。
8. 过度季新风免费供冷设计;
适当加大新风量具有过渡季节“免费供冷”效果,可以提高新风供冷保证率。新风系统在春秋过渡季节可承担部分室内冷负荷,采用新风供冷,可以在适度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缩短主机开机时间,节约运行费用。本工程新风机组均按不小于额定风量的1.25倍进行风机配置,平时以额定新风量运行,采用CO2浓度控制,过渡季节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实现新风供冷。
9. 高效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应用;
新风机组采用内冷式双冷源高效热回收新风机,显热回收效率不低于75%,全热回收效率不低于70%。
10. 空调系统被动式节能措施设计;
被动通风:当室外空气焓值低于室内设计状态时,直接采用自然通风解决建筑排热排湿。
11. 高效制冷机房的设计;
本项目首次引进高效机房的设计理念,并且通过对全年实际运行能效逐时仿真模拟计算得出,全年低温系统的综合能效比EER为5.77,全年高温系统的综合能效比EER为7.76,并且主控项和辅助项均满足高效空调制冷机房的评价指标。
12. 完善的空调自控系统;
暖通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应从“工况设计”转向“过程设计”,全年能耗分析应贯彻于系统设计、实施、调适全过程;高效机房配置能源智慧管理平台,空调系统配置直接数字式集中监测控制系统,使空调系统合理运行,节省能源,可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监测、数据分析和管理。
13. 全过程全专业BIM技术应用。
由此可见,太忻展览馆是一个创新技术的集成,所有技术均围绕“智慧融合,创新发展”的设计理念,它的落成将成为双碳目标的践行者,成为绿色太原、低碳山西的引领者。在大的双碳政策背景下,暖通人应趁势而上、顺势而为、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新型能源应用体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