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机电深化设计中的应用——以山西省某住宅小区地下车... 2023-11-24
发布时间:2023-11-24
内容:前 言
为进一步贯彻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本文以山西省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为例,对BIM技术在机电深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对于住宅项目,地下车库是各专业管线布置较为集中的场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针对管线复杂区域进行管线排布有明显优势。为优化机电管线综合排布,有效控制地库空间净高,本项目应用BIM技术,对地库土建及机电模型进行精细化设计,弥补了传统平面施工图设计时高度方向信息流失的缺陷,建立了可三维展示的设计模型,提供了管线密集排布的关键点,进而寻找管线排布及净高控制的最优解。
1、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太原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地下共一层,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63718.52平方米,平时为平层停车库,战时局部为二等人员掩蔽所及物资库。地库人防建筑面积17456平方米,共设置9个防护单元,8个甲类常6核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1个甲类常6核6级人防物资库。非人防区层高3.75m,人防区层高3.9m。本工程共分15个防火分区,电动汽车充电桩区域设防火分隔,共设9个防火单元。该地下车库平面及各区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地下车库平面及各区域示意图
2、应用实践
2.1模型构建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本工程运用Revit及广联达BIM机电等计算机建模软件,结合施工图及相关资料进行三维建模。首先,结合建模软件,搭建土建模型,对轴网、标高等基础信息进行统一;其次,构建各机电专业系统模型,主要包含暖通、给排水及电气三专业的所有管道。暖通管道局部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风机房部分模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2 暖通管道局部模型示意图
图3 风机房局部模型示意图
最后,在完成各专业模型构建后,进行模型整合,最终构建出机电综合模型。本工程机电及土建综合BIM模型效果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综合BIM模型效果示意图
2.2碰撞检查
在机电综合模型建制完毕后,利用广联达BIM机电深化等软件对该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并可展示出详细的碰撞个数、碰撞位置、交叉管线等结果信息,为下一步管综优化、净高分析、预留洞口等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现场施工提供数据参考。碰撞检查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碰撞检查界面示意图
2.3管线综合分析
地下车库由于各类管线之间交叉多,有通风及防排烟风管、供暖管、消防喷淋管、给水排水管、照明动力消防桥架等管道,大部分区域都会有两种及以上的管道交叉,复杂的地方有四五种管道交叉,但整体需满足2.2m以上的净高要求,这就需要对机电管线进行合理的分配排布,才能达到要求。
本项目模型有如下特征:(1)工程体量大,柱跨间距不一,轴网复杂。(2)地库南北走向,受人防区域限制,5#楼东西两侧的有限空间成为各专业管线“集中通行”区域,空间压力较大。(3)第十二、十三防火分区以及第十四防火分区局部设置充电桩,划分为9个防火单元,系统数量多,管线排布较为困难。部分管线管综前后排布示意图如图6-图7所示。
图6 部分管线管综前后排布示意图1
图7 部分管线管综前后排布示意图2
2.4管综优化原则
(1)各专业管线尽量水平铺开设置,同方向走线管线不重叠。
(2)仅垂直方向交叉管线,交叉点利用梁窝上翻穿越,交叉点尽量远离梁边,以满足上翻时竖向空间。
(3)预留支管接出空间,当干管需接支管进楼时,接出点尽量设置在梁窝处,支管利用梁窝上翻接出入楼。
(4)对于局部交叉管线较多的部位进行重点优化,充分利用BIM软件多角度可视化的优势进行管线排布。
3、总结与结论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BIM技术已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以山西省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为例,介绍了BIM技术在模型构建及机电深化中的应用。利用BIM技术可以对施工图表达的数据进行模型化表达,直观展示设计内容,协助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可着重关注数据输入时长及信息冗余等问题,以期提高建模及优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