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激励使命担当——娄烦县峰岭底村高君宇故居景观提升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带领中华儿女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的一部思想奋斗史和自身建设史。我们可以从那些记载着党波澜壮阔历史的纪念馆、博物馆的恢弘建筑和特色景观中更直观地回望历史,保护和修缮革命历史文化旧址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精神,促进旅游开发,以及推动革命老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缘起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著名政治活动家高君宇的诞生地及他16岁以前一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高君宇故居于1996年1月12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28日修复完成,经中共中央批准,设立高君宇故居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2023年,中央下达娄烦县专项公益金,用于娄烦县“高君宇故里、水源地屏障”红绿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通过高君宇故居环境提升改造,有效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建设。

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三部分:一是在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现有基础上,对广场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二是在其西侧空地打造以高君宇少年赤子之心为主题,兼具文化展示功能和旅游集散服务功能的红色文化空间——赤子广场;三是对峰岭底村现状戏台、建筑外立面进行整治,凸显文化氛围,加强红色文化宣传。

设计解析

篇章一:高君宇纪念馆附属广场设计

1. 设计面积:约5000㎡

2. 场地现状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是1995年建立的高君宇的专题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分为高君宇故居、高君宇纪念馆和景观广场三部分。现状高君宇纪念馆广场空间宽阔,纪念馆前立,广场铺装形式单一,缺乏主轴仪式感与红色文化体现。

 

高君宇故居广场位置

 

现状广场                         高君宇纪念馆及高君宇铜像

3. 方案设计

·强化中心轴线,构建序列空间

整个场地的设计框架以基本对称的轮廓形态为主,形成开阔的空间布局,以高君宇铜像为中心,通过铺装强化广场中心轴线,形成仪式感超强的序列空间,以呈现场地的庄重、崇高的纪念性。

广场轴线及地铺

·激活场地记忆,延续文化传承

于前广场设置地铺,沿地铺的引导,视线终点为主广场高君宇中心雕塑铜像,地铺以红色飘带为线,贯穿高君宇的生平事迹的时间节点,再现高君宇重要人生阶段,借助景观环境设计手法,历史记忆被重新激活,形成情感和记忆的共鸣,整个广场的点睛之笔。

广场地铺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高君宇广场的文化特色,在入口处现状景石两侧设置红色文化景墙,景墙以红旗为设计灵感,上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继往开来”十六个大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

广场地铺及文化景墙

·灯光点亮场地,营造夜景氛围

设计特色庭院灯、草坪灯、地埋灯、投射灯等景观灯,对高君宇故居广场照明进行点亮与提升,整体光环境明暗有序规整,满足游客的夜游体验,营造夜间空间氛围。

 

广场建成后夜景

·植物设计

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乡土树种,选取四季变幻时会发生颜色变化的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大部分空间采用规则式的种植,局部搭配弧形种植,使得整体的空间有层次感。

广场树阵

篇章二:赤子广场设计

赤子广场以“高君宇赤子之心”为根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传承价值,不断培育新时代青年精神,聚焦“传承、唤醒、追溯”等主题,营造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之旅体验线,塑造峰岭底村红色文化新名片。

1. 设计面积:约2500㎡

2. 场地现状:高君宇故居西侧空地,地势平坦

 

赤子广场位置                             赤子广场现状  

1. 方案设计

·丰富场地功能,打造多重空间

打造兼具红色文化展示、旅游集散服务、村民休憩活动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多空间综合广场。

场地功能

·做亮红色品牌,弘扬赤子精神

(1)“传承”——红星走廊

赤字广场入口处以红色五角星为原型设计红星入口走廊,是红色文化和精神的凝练,用简约直观的设计语言表达“红色记忆”开篇序言,结合灯光效果,“星星之火永放光芒”,代表对赤子精神、革命精神的传承。

红星走廊建成后日景

红星走廊建成后夜景

红星走廊地铺

(2)“唤醒”——少年中国说立柱雕塑

以高君宇少年赤子之心为主题,设置立柱组合雕塑,镂空的耐候钢板篆刻着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语录,来重现《新少年中国说》,给人更加振奋的力量,唤醒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赤诚之心。并通过植物搭配、夜晚灯光等,为红色“记忆点”赋予了更为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少年中国说立柱雕塑效果图

少年中国说立柱雕塑建成后日景

少年中国说立柱雕塑建成后夜景


(3)“追溯”——书卷雕塑

广场中央矗立书卷雕塑,书写高君宇生平一生的重要时期和卓越贡献,追溯高君宇同志光辉的一生,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书卷雕塑建成后实景

篇章三:峰岭底村附属红色文化空间设计

·戏台广场空间

对现状戏台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外立面改造、环境整治、房屋修缮等,新增红色剧目展演,植入红白理事会、乡村图书馆、党建中心等乡村公共服务功能,打造主客共享红色文化体验展示空间。

1. 设计面积:约2500㎡

2. 场地现状

场地位于村庄的一片空地,内部有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和戏台空置场地上,黄土裸露,杂草丛生。

 

戏台广场设计范围                                   场地现状

3.方案设计

根据场地地貌及实际空间要素,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进行场地平整,路面硬化。中间设计规则式的五边形广场,建筑规划在场地东侧,链接入口区域,两侧种植时花植物,同时增加入口构筑物文化景墙,营造入口氛围。

戏台广场空间鸟瞰效果图

戏台广场空间人视效果图

戏台广场空间文化景墙效果图

戏台广场空间文化景墙效果图

·人居环境整治

以干净、整洁、卫生为目标,对峰岭底村南北向主街进行改造,将“党建文化、红色文化”等宣传材料融入其中,凸显文化氛围,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体现革命老区的精神面貌。

1. 场地现状

现状建筑立面主要为瓷砖、真石漆,有明显的破损,现状路面主要为裸土、破损混凝土及部分水泥砖。

 

人居环境整治设计范围                               场地现状

2.方案设计

对峰岭底村建筑立面进行墙面设计,采用仿石/砖涂料粉刷,追求外立面的简洁,朴素。对于沿街墙面进行简单涂料粉刷,适当加一些墙绘装饰,增加红色文化宣传墙绘;对于现状道路进行铺设水泥印花路面;在道路两侧布置休憩设施及花钵组合等景观小品。

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图

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充分考虑红色文化景观的营造,更好地保护历史遗迹,展示党的风采,实现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对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弘扬革命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